大陸與海外中斷了所有的聯繫,之後的政治因素,“番仔樓”就此停滯不前,繼而日見破敗,它的出現與衰落,猶如曇花一現。是漢民族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之一,由河洛文明哺育成長的閩南人,發家後的第一等大事就是回故里“起大厝”,這種觀念猶如天生的信仰,大略分為住宅、商鋪和教堂幾類,前二種一般都是由僑居海外的華商回鄉興建,而教堂之類的建築大多是國內外教會所建。斜台住宅群較多地分佈于九龍江出海口一帶水網區域,其周邊的村莊還有許多風格各異的番仔樓。商鋪集中建於城鎮鬧市地段,斜台漳州古街區及下屬縣城集鎮至今尚保留一些洋式門面的商鋪。整座建築群落成“凹”字形佈局,坐南朝北,前鑿大型月池,後有花園;東臨港道,斜台南面和西側是馬路,自成一個周全的小世界,既有相對的封閉性,斜台又開闢兼備水陸兩便的出入通道,東側的港道既是隔離帶,又是出入交通途徑,此處開闢水門,步出門檻就直接登舟出行,祖廳左右側各開二條通巷,斜台四條筆直的通巷連接三排大院落,縱向形成五列主體建築隊形,橫向形成三排建築矩陣,斜台每排之前都有大石埕作為緩衝帶,兩翼的建築有明顯的南洋作派,都是簷廊式立面;兩端的建築是券廊式立面,朝向相對,將前埕圍成“凹”字形。第二排:從外觀看,這是一座巨大的二層樓房,外簷平頂。
https://www.dunlop-care.com/hk/product/